金融观察/稳妥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 宇
2023-12-11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图: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应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和立足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明确“金融强国”目标,强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旨在强化金融治理,构建与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中国金融体系。同时,中国金融改革要吸取欧美、拉美国家过度金融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促进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部门的良性循环。
金融过快发展、偏离实体经济及金融过度投机等都有可能引发经济金融危机。历史上,欧美与拉美国家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既有经济金融自由化思想发展的因素,也反映出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和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重视过度金融化问题,既要考虑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也要评估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下。
一、国际比较“过度金融化”问题
讨论过度金融化,需要比较两个维度:
一是广义货币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匹配度。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0年至2020年中国广义货币平均增速为14.78%,其中2006年、2009年的广义货币增速均超过20%。从平均速度看,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速超过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但低于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从经济增速看,2000年至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同比增速为8.69%,同一阶段美国、日本、英国和巴西的实际同比增速分别为1.8%、0.6%、1.2%、2.1%,初步判断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脗合。
二是宏观杠杆率的合理上升区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口径,2006年至2020年中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从25.7%升至67.1%,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103.6%升至160.6%,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0.8%升至61.7%,整体看增幅较为平稳。相较而言,中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较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过高。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达160.7%,远超过欧元区、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15.1%、115.6%、84.6%),与近年来中国企业过度负债和高杠杆发展模式紧密相关。
从金融结构上剖析过度金融化和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金融资产规模占GDP比重持续上升,金融资产增速超过GDP增速。过去二十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资产总量规模和增速均超过经济增速。研究显示,2007年至2018年中国金融资产总规模增幅超过4.5倍,年均增速达14.7%,而2007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平均为8.7%。金融深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子银行扩张的趋势。根据《中国影子银行报告》,2008年后中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过数年治理,中国影子银行累计压降规模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
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与简介融资比例相对不合理,仍然存在金融资产配置和分布不均等问题。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但仍存在短板,例如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等仍需加强。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9年间中国直接融资占比由5.06%提升至19.31%,但间接融资比例仍高达80%左右,直接融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考虑到新经济的抵质押物、研发和生产周期以及高成长、高风险等特征,有必要健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下一阶段,需要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等加强治理。
二、金融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首先,宏观政策须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适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优化融资结构”。一是持续完善构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宏观政策调整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过快收紧或放松的作法,给予各地方、金融机构政策部署、传达和实施的弹性空间,防止政策偏差和落实不到位导致的经济金融风险发生。二是针对影响宏观经济影响比较大、覆盖面广且层次多样的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应采取试点推广、逐步展开并能够实现正向反馈的模式,加强与市场主体、各地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的信息沟通。三是治理和防范过度金融化问题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思维,对于过度金融化问题既要认识到其中的结构性因素、特征以及表现,也要分析其中的发展逻辑和实质性影响,区分过度金融化与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强化监管效能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持续保持金融强监管态势,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的规范性和科学化,纠正纠偏金融过度发展问题,加强治理股东股权设置不合理、金融业务创新不合规及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重点对现行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做好持续的风险压力测试,摸清资产负债结构、信贷资金投向,以及各类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作为一体两面联合开展行动,妥善处置存量金融风险,防范新的增量风险;三是谨慎开展各类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试点等工作,在肯定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时,仍须把握好复杂金融工具和金融科技等不确定性触发金融风险的负效应。
再次,优化融资结构以支持创新产业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其一,资本市场建设应注重从多层次、多领域的方向,结合本国经济产业布局和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举措,不仅要深化资本市场体制机制建设,而且要以企业上市机制、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管理等各个维度进行综合性改革;其二,结合现有的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职能和功能,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强化上市融资资金监管;其三,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开放,大力推进上海、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集聚优势。
最后,推动金融资源区域与城乡均衡配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一是紧跟国家政策部署,发挥好不同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的功能作用,围绕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制造业、绿色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多样化的、满足不同需求的、结构化的投融资产品和服务;二是着力推进地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改革,规范地方中小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持牌经营,加强公司治理和股东股权治理,实施穿透式监管,厘清央地监管权责关系,提高地方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三是妥善推进存量金融资源投放的新旧转换工作,首要是稳定存量信贷和融资,对于不符合国家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的行业、产业和企业要分类退出,有序化解存量金融风险,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结论与展望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应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实体经济是金融发 展的根基和立足点。如何建设“金融强国”并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防范出现过度金融化的潜在风险和趋势,也要着力解决金融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应正视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扭曲和衍生出的系统性风险,依法依规将全部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规范金融合规发展和金融创新,统筹发展与安全;其二,聚焦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制造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的协同作用,同时加快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大豆纤维被含量越高越好吗
大豆被和蚕丝被哪个适合孩子
加湿器uv杀菌有用吗
亚洲各地高频交易发展情况
私楼零宗申预售 近半年第三次
小米11以换代修是全新的吗
iPhone14pro双十一会降价吗
钢铁肥皂什么原理
减辣效应 新住宅印花税宗数升1.9倍
高频交易2改变结构/港拓高频交易 宜先制定回佣制